为了将所学人文地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准确掌握人文地理学野外观察、资料收集整理的方法,学会分析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深化课堂学习知识,锻炼学生野外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素养,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173人于11月18日开展了人文地理学课程实习,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地理、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古村落保护、土地利用和规划的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
实习第一站是桂林市阳朔县腊树底村。该村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养蜂产业特色路,有效推动养蜂群众走上了一条“甜蜜”致富大道,奏响了乡村振兴“奋进曲”。该村由党支部牵头,成立阳朔县羿春族蜂业有限公司,大力推行“党建+”模式引导群众参与发展特色产业,建立“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建设了100多亩蜜蜂养殖示范场、1000平方米的蜂产品加工厂、3000平方米的蜂文化展示和蜜蜂养殖体验区,以及50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蜜蜂规模养殖500群,年加工蜂产品500吨,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阳朔九龙藤蜂蜜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蜂蜜销售价格比原来增长15%。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整个养殖基地,从仿生态的野外养殖到信息化集成化的加工厂房,从现代化的科普展馆到琳琅满目的展销台,“小蜜蜂发展大产业”这一鲜活的例子引发了大家对于乡村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深刻思考。
实习第二站来到了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大桐木湾村。该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内建筑风格独特,颇具岭南文化内涵。该村银杏繁多,一簇簇,一排排,长于秀丽的田园或村舍旁。深秋时节,层林尽染,同学们或于林下漫步,遇见那些或在枝头摇曳或与泥土相拥的金色小叶;或穿梭于灰墙黛瓦之下,感受着民居、门楼、巷道、青石板路、古井、石坊这些将古村的过去与现在相连的时代的气息。斑驳的石墙,脱落的瓦片,古朴的民居,往来的游客,这一幕幕都让同学们对于特色村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交通和村落文化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无不深切地感受到了两村人文地理的风貌,更加深入了解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激发了地科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年级集体照
参观科普展馆
学习蜜蜂养殖知识
大桐木湾村银杏旅游
大桐木湾村古民居
文/图:刘彦杉 薛大喜
审 核:陈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