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发我院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地理)、地理科学专业师生的教研热情,提升专业知名度,我院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由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主办的“2022年全国优秀地理教研成果评比(第二阶段)”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此次活动中,我院师生参与的教研成果数量多且类型丰富,包括论文类、教学设计类、课件类(PPT)、微课视频类四大类,共有29项成果获奖。其中,论文类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教学设计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课件类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项;微课视频类特等奖1项、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奖的29项成果中研究生占14项、本科生占15项,反映了我院本科生教研能力的不断提升且教研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本次参选活动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现了我院师生重视科研、热爱科研的良好风貌,希望我院师生能够继续发扬求真务实、严谨笃学、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取得更丰硕、更高质量的成果。
(文:李诗涵、梁倩雯)
附:获奖名单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参加“2022年全国优秀地理教研成果评比”活动(第二阶段)获奖名单 | |||
一、论文类(4项) | |||
作品名称 | 奖项 | 作者 | 指导教师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 | 一等奖 | 梁倩雯、覃镇婕、陈创、苏勋岚、马青霞 | 贾艳红、李平卫 |
地理价值观的培养策略与教学案例设计 | 一等奖 | 李诗涵、陈展图、肖伟丽 | 陈展图 |
中学地理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 | 一等奖 | 李诗涵、陈展图、肖伟丽 | 陈展图 |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地理教学设计——以“热力环流”为例 | 二等奖 | 刘创、覃彩连、李聪聪、王月 | 覃彩连、王月 |
二、教学设计类(4项) |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探究——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 | 一等奖 | 梁倩雯、陈创、覃镇婕、苏勋岚、马青霞 | 贾艳红、李平卫 |
基于UbD理论的高中地理逆向教学设计——以湘教版“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为例 | 一等奖 | 李水霞 | 贾艳红 |
“海洋权益”主题式教学设计 | 二等奖 | 苏海玲、罗紫瑜、冯士季 | 冯士季 |
“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教学设计 | 三等奖 | 凌晖雲、周彩梅、蓝尹崧 | 贾艳红、翟禄新 |
三、课件类(18项) | |||
地球的历史 | 特等奖 | 杨淑萍、麻晓姣、肖伟丽、杨蕙铭 | 贾艳红、覃彩连 |
中国的地形 | 特等奖 | 叶彩霞、胡雪文、徐诗颖 | 李平卫 |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特等奖 | 李竺茜 | 王月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一等奖 | 姜冉 | 贾艳红、覃彩连 |
城镇化 | 一等奖 | 李诗涵、苏海玲 | 贾艳红、覃彩连 |
热力环流原理及实例 | 一等奖 | 刘靖 | 贾艳红、覃彩连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一等奖 | 苏婕 | 贾艳红 |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 一等奖 | 肖伟丽、杨淑萍 | 陈展图、贾艳红、覃彩连 |
海水的性质 | 一等奖 | 邹琳丽 | 贾艳红、覃彩连 |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一课时) | 二等奖 | 何欣芸 | 贾艳红 |
大气热力环流 | 二等奖 | 张琳、谭新秀 | 李平卫、贾艳红、覃彩连 |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二等奖 | 陈汶遥 | 贾艳红 |
流水地貌 | 二等奖 | 李坦霖 | 张湘如 |
水循环 | 二等奖 | 马骁莉 | 贾艳红 |
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 二等奖 | 谭新秀、张琳 | 李平卫、贾艳红、覃彩连 |
喀斯特地貌 | 二等奖 | 谢璐莎 | 贾艳红 |
探索“湿”与远方,走进常见天气 | 二等奖 | 唐鸣扬、钟妍、李竺茜 | 王月 |
农业区位因素——以广西平南县石硖龙眼为例 | 三等奖 | 苏海玲、李诗涵 | 贾艳红、覃彩连 |
四、微课类(3项) | |||
地球的历史 | 特等奖 | 麻晓姣、杨淑萍 | 贾艳红 |
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 一等奖 | 苏琦、卓金燕、杨珮萱 | 贾艳红、吕爽 |
诗画中的降水 | 二等奖 | 陈创、杨臣帅 | 李平卫、贾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