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地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2021年10月17日,太阳成集团tyc151cc2020级地理科学专业115名本科生在陈展图老师、蒋瑜老师和陈朝述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桂林市阳朔县,开展了为期一天的人文地理学课程实习,考察调研了山水遇龙园和鸡窝渡村,学习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先进理念。
知识与实际结合,提高地理实践力
学生们在田园综合体参观考察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生产部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实习第一站来到阳朔山水遇龙园。阳朔山水遇龙园坐落于白沙镇旧县村,结合旧县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该村坚持以农为本,立足于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成现代农业加旅游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推动阳朔农村产业的发展壮大。考察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详细了解了田园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同时对传统农耕工具的认识丰富了学生对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的认识,也通过对农业景观的观赏对如何打造休闲旅游农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走进阳朔乡村,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示范村——鸡窝渡村集体合照
实习的第二站是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鸡窝渡村。阳朔县鸡窝渡村隶属阳朔镇矮山村委,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推动阳朔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走进鸡窝渡村,一座座小楼灰墙白瓦,柏油路干净宽阔,民房墙面上画有巧妙设计的墙绘,村内风景宜人。
陶书记在给同学们做介绍
鸡窝渡村党支部陶秀琼书记热情接待了学子们,并充当了导游,详细地介绍了鸡窝渡村的发展过程。在与陶书记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鸡窝渡村发展目标十分清晰,通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挖掘自然资源和文旅资源,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大多以民宿、农家乐、竹筏漂流为主,陶书记把自家的房子租做民宿,租金一年就有10万元。陶书记以身说法,给学生们上起了“微党课”,鼓励同学们向党看齐,学好知识,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次丰富的人文地理实习过程中,地理科学专业的学子们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了解区域特征,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此次人文地理学实习收获颇多,学子们将学习过的人文地理知识与实际密切结合,初步掌握了人文地理现象的野外观察、资料收集整理方法,学会了分析人文地理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开阔了视野,印证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锻炼了野外工作的基本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的研究兴趣和科学研究精神,融入了党史和思政教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对大学生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了解及助力乡村振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王思源
图:钟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