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地理测量动手能力与自然条件下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判断分辨能力,2019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在我学院翟禄新老师、侯满福老师、王月老师、王小禹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地理测量和综合自然两部分的实习。
为期五天的测量实习在7月7日拉开了序幕。前期控制测量中,经过翟老师的细致指导,同学都较好的掌握了测量方法,能够独立开展测量工作。烈日炎炎也丝毫不能阻止同学们追求精度的热情;后期的碎步测量,同学们分工协作,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测量实习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实践里面出真知”。
翟禄新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测量方法
7月12日,翟老师在雁山校区的环境学院实验楼为同学们讲解了水文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13日,在顺利抵达猫儿山实践基地后,同学们马不停蹄的前往小流域观测点,进行流域水文观测的实验与测量。14日,同学们乘车从猫儿山的山脚一路向山顶进发,在竹海梯田、红军亭、老山界、迎客杉、浔江源、漓江源、一线天等景点翟老师、侯老师、王老师分别为同学们讲解了水文、植物、气象、土壤方面的知识。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同学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和观察到了气候、植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在野外考察与观察的同时,同学们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点上进行了气象要素的测量,这提高了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7月15日,侯老师带领大家来到猫儿山脚下的毛竹林进行了植物群落调查。当天下午,同学们来到青狮潭水库,实地了解水库的调蓄功能。
同学们在猫儿山老山界的集体合影
此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同学们还去了会仙湿地,了解了湿地的主要功能;深入桂林植物园,见识了植物种类的多样;参观了兴安县灵渠博物馆,了解灵渠水利工程的伟大意义。
地理野外实习,使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地理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同学们的地理实践力素养。通过野外实习,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地理学的博大与精深。
文(摄)/2019级地理科学第二团支部 冀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