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6月2日下午,太阳成集团tyc151cc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工党支部和地理科学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齐聚育才校区围绕“高校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开展专题座谈会。会议由学院科研副院长、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主持,院长、教学副院长全程参加,并发言交流。
会上,首先由地理科学教工党支部书记领学习近平总书记4月底考察广西的讲话精神。其中重点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阳朔杨堤码头听取了漓江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的报告后,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使用正确的生态观来治理和保护自然,齐抓共管”,以及在象山公园,总书记提出“桂林是大自然赋予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等一系列重要讲话。
随后,与会老师纷纷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的工作实际,交流如何发挥学院专业优势,聚焦“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我院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力量,提升科教融合水平,助力建设壮美广西。
院长带头首先发言,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了我们国家生态文明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和变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桂林考察谈到关于漓江生态保护与修护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专业领域内的研究重点,也都是我们很多老师长期正在研究和开展社会服务的工作,我们要抢抓机遇,集合学院科研团队力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升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争取承担更多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家重大项目,产出更多高水平成果。
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党员从科研工作角度谈到,学院应坚持目标导向,不断加强成果凝练和培育,持续强化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瞄准科技前沿与地方需求,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学院科研工作内涵式发展,提升学院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着重围绕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特色植物资源利用、支柱产业废弃物资源化、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生态净水技术等社会需求,主动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利用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生态规划、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为广西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师党员则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角度谈到,学院在污水处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中学地理教学等多个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建设壮美广西”的系列课程思政群,例如在围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旅游地理学和运用GIS技术呈现漓江生态问题、广西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建设成效的教学实践中,育人成效显著,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成为学院持续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突破口,需要进一步优化思政课程建设质量,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专业课程开展思政课程建设。
太阳成集团tyc151cc 供稿